霍尼亚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首战普罗耶什蒂,二战美国陆军航空兵对欧洲 [复制链接]

1#

年1月,卷入世界大战的美国陆军航空兵迅速开始其全球战略。其中一项计划是在遥远的中缅印战区建立一支美国空中力量,即主要由战斗机、轻型轰炸机和运输机组成的第十航空队。哈里·霍尔沃森中校受命组织一支重型轰炸机部队前往中国,执行轰炸日本本土的秘密任务,这支部队被称为霍尔沃森计划或者简称为HALPRO。

哈里·霍尔沃森是一战时期的老飞行员,曾经在20年代美国陆军环球飞行中负责印度站的地面支援,也曾与其他几位飞行家一起在年创造过通过空中加油连续飞行小时的纪录。霍尔沃森为他的特殊任务在陆航中选择飞行技术和经验俱佳的驾驶员和领航员,并通过几个月的紧张训练使他们掌握新式B-24轰炸机以及在实战条件下轰炸、射击、远程飞行和地面保障的技能。

年5月22日,HALPRO从美国佛罗里达迈尔斯堡出发,共计人和23架B-24D轰炸机,飞机里塞满了配件和补给品。第一站是巴西,然后穿越大西洋到达苏丹的喀土穆,接着到达埃及开罗,此时他们已飞行了英里。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日军为报复4月18日从航空母舰起飞的杜立特航空队对东京的空袭发动了浙赣战役,霍尔沃森的B-24出发基地没了。

航渡中的霍尔沃森机群

当时隆美尔的非洲军正在向埃及挺进,英国人希望这支强有力的打击力量留在中东,另一方面美国人也打算在中东建立独立于英国人的体系。于是HALPRO被留在埃及,成为新组建的美国驻中东部队(U.S.ArmyForcesintheMiddleEast,简称USAFIME)的一部分。

美国人当然不打算将这些远程重型轰炸机用来替英国人执行战术支援任务,在为B-24选择目标时,罗马尼亚普罗耶什蒂的油田和炼油厂成为首选。年时普罗耶什蒂为第三帝国提供了三分之一的石油资源,并且除了在苏德战争刚开始时苏联空军进行过小规模轰炸之外,此地至今未遭到有力的打击。

长航程的B-24的到来使轰炸普罗耶什蒂具有现实可能,虽然美国陆航信奉杜黑的战略轰炸理论,但截至此时尚未进行过检验。陆航高层认为对普罗耶什蒂进行一次成功突袭,可以展示新式B-24的威力,鼓舞国内士气,也可为今后组织更大规模的轰炸行动提供经验。即使是一次小规模袭击,也会多少对德国人的原油生产带来影响,减少支持非洲作战的燃料,并且迫使德国人将更多力量投入到防空上。此外美国政府于年6月5日对罗马尼亚宣战,以回应罗马尼亚年12月12日的宣战,所以拿普罗耶什蒂来开头刀可谓顺理成章。

指挥官的意见可能也起到了一定作用。霍尔沃森中校对时局的发展有所预见,据说他在前往巴西的转场途中就起草了在北非的行动计划,并将普罗耶什蒂订为预定目标。

按计划B-24机群将从苏伊士运河附近法伊德的皇家空军机场出发向北飞行,绕过土耳其西部进入黑海,然后从东面进入罗马尼亚。在对普罗耶什蒂特别是阿斯特拉·罗马纳炼油厂投弹后,机群将再次穿越黑海,在伊拉克巴格达附近的哈巴尼亚英国皇家空军基地着陆,维护并加油后返回埃及。任务航程超过英里,即使是B-24也相当勉强,参战飞机都在炸弹舱内安装了副油箱。

计划的另一个为难之处是盟军方面几乎不能提供目标地区的可靠情报,英国空军只能凭借气象学常识推算东欧的大致天气,而对航线上和目标区可能布置的战斗机部队和高射炮更是一无所知,也就是说这次任务的成败完全依赖于机组人员的飞行技能和随机应变。驾驶“黑马利亚”号B-24D的约翰·佩恩上尉回忆道:“对我们来说,简报是绿野仙踪里的神奇巫师奥兹讲出来的,我们的飞机弹仓里带着附加油箱和磅炸弹,永远也飞不到三万英尺高度,何况航程……”

霍尔沃森中校在任务规划和准备期间一直保持一种完全冷漠的态度督促其下属,但在正式飞行简报之后,他无视英国空军代表的正式要求,给乘员们规划了一条穿越达达尼尔海峡进入黑海的更短的航线(这条航线将侵犯土耳其领空),并且同意将轰炸高度降到一万四千英尺。美国陆航也在塞浦路斯为机群安排了备降机场,并且允许紧急情况下在土耳其降落,令机组人员略为心安。

在中东的HALPRO人员

年6月11日22时,美国陆军航空兵对欧洲大陆的第一次进攻行动正式开始。霍尔沃森机群此前长途跋涉,飞机大多出现了燃油泄漏和机械问题,地勤人员也还在乘船渡海途中。虽然加紧修理,也只拼凑了13架可用飞机。由于从未进行过夜间编队飞行训练,所有飞机起飞后均不等待编组,自行飞向目标。

第二天早上,B-24机群在两万英尺以上高度进入罗马尼亚上空。当时天还很黑,气象条件恶劣,有一层很厚的云,多瑙河涨水泛滥。这使得领航员从云层缝隙难以辨认地面标志,给寻找目标带来困难。

一架飞机由于燃料管道结冰出现机械故障,将炸弹扔在康斯坦塔港后就掉头返航。另外十二架飞机继续向内陆前进,竭力试图找到目标。一些飞机完全靠航位推算在云上投弹,还有一些借助云层裂隙对他们认为的“目标”进行了目视投弹,但至少有一架飞机俯冲到云层下寻找目标。炸弹从普罗耶什蒂一路落下,向南一直延伸到布加勒斯特和多瑙河沿岸的村庄。

HALPRO的机群一共投下了近24吨炸弹,但几乎没有人真正击中石油设施或者有价值的军事目标。一个机组的副驾驶理查德·G·米勒在战后轰炸大队老兵聚会上回忆道:“当我们的机背炮塔因为缺氧而死火的时候,我们觉得最好赶快扔下炸弹回家吧。就在这时我们发现了一个由10到15个油罐组成的集群,当即把它们炸进了地狱——烈焰汹涌,浓烟滚滚而出,真是有趣的景象。”也许他说的是真的,但造成的实际破坏恐怕也没有在空中感觉的那么大。

由于攻击如此之分散,德国空军和罗马尼亚空军一直没有搞清楚袭击者的进攻模式。只有少数防空战斗机找到了目标,两架B-24被战斗机和高射炮击伤,两名乘员受伤。此次行动的破坏不大,倒也没遭到什么损失,不过好歹算是一个开始。

四架B-24因燃料耗尽不得不在土耳其安卡拉降落。这些飞机在罗马尼亚上空盘旋了一小时以上,希望能够等到天亮或者找到云层缝隙,最后发现燃料已经不够回家,其中一架降落时油箱里只剩下80加仑油。随同他们降落的还有一架德国梅塞施密特Bf战斗机,这架飞机追赶逃跑的解放者一路飞入土耳其,结果耗光了燃油。这些飞机和飞行员都被土耳其人扣押,一段时间后才被允许各回各家。

霍尔沃森中校的座机和另外三架飞机到达了预定的伊拉克哈巴尼亚空军基地,另外两架在伊拉克其他地方降落,还有两架降落在叙利亚。这些飞机在加油维护后返回埃及继续作战。

参战的41-“蓝色条纹”号

盟军方面对空袭的结果颇为失望,B-24以凌乱的单机进入战场,不但没有排列成严整紧密互相掩护的堂堂阵容,也没有保持预定的三万英尺投弹高度。艾森豪威尔对此的评价是,此次突袭“消除了人们对大型飞机能赢得战争的幻想”。不过他们还是为霍尔沃森颁发了一枚银星勋章,因为至少证明了B-24具备远程奔袭深入敌区作战的能力,而且成功组织并带头执行这种前所未有的远程攻击的勇气和才能也值得肯定。

HALPRO后来一直留在地中海战区,7月17日该单位被重新命名为Hal轰炸中队,与从印度调来的B-17分队合编为第一临时轰炸大队(PBG),又于年10月更名为第轰炸大队。二战中该部共执行了次任务,损失官兵名。

对于轴心国方面来说,这次袭击毋宁说是打草惊蛇,现在他们知道了美国轰炸机的航程已经能够攻入他们柔软的腹部。接下来的一年里德国人调集了大量战斗机和高射炮,在普罗耶什蒂建立了欧洲最完善的综合防空网络,仅次于柏林、维也纳和鲁尔。

双方都在厉兵秣马。一年之后,超过第一次空袭规模13倍的B-24轰炸机群再次明火执仗扑向普罗耶什蒂,与严阵以待的轴心国防空部队迎头对撞。这就是欧洲空战史上最为壮观也最为激动人心的战役之一:潮汐行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