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尼亚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英国文学俄罗斯文学与文学的使命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分析俄罗斯文学与英国文学在年左右与年间的跨国交流,以探究俄罗斯文学对于英国现代主义带来的影响,以及英国现代主义对俄罗斯文学的影响。聚焦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及契诃夫,本文追溯他们对弗吉尼亚·伍尔芙,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及其他作家带来的影响,通过追问一系列的问题:这些文学作品对于英语作家有何吸引力?翻译在最初担当何种角色?佳吉列夫和他的俄罗斯芭蕾舞团对于这种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为何屠格涅夫三番五次造访伦敦?为何H·G·威尔斯会去圣彼得堡拜访高尔基?对于这些俄罗斯人与英国人而言,文学的使命究竟是什么?通过对照车尔尼雪夫斯基、普列汉诺夫、托洛茨基及高尔基的文本与伍尔芙、纳博科夫及斯托帕德的文本,勾勒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两种文学的文学历史学。弗吉尼亚·伍尔芙在写到俄语书籍时,曾概括了俄国作家对于英语作家不容置疑的重要性,她写道俄语书籍已然“成为了我们房间里牢不可破的陈设之一,因为它们永远属于我们心灵的陈设。”但在年的散文“俄国视角”中重述这一观点时,她究竟想表达什么呢?

关键词

俄罗斯;英国;翻译;彼得一世;果戈里;契诃夫;弗吉尼亚·伍尔芙;写实主义;唯美主义

作者简介:埃拉·纳达尔(IraNadel),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英文系教授;李翼,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陈旧的资本主义社会留下了弥天大罪与泱泱灾祸,其中之一便是书籍与现实世界的全然脱节。

——列宁:《真理报》,

“他们难道不是洞悉了一切吗?——我们那些虚张声势的小伪装,早被俄国人看穿了不是吗?

——弗吉尼亚·伍尔芙:《万尼亚舅舅》,约

在位于莫斯科的英国驻俄大使馆中,在一层年开放的楼梯上,挂着一幅西裔英国艺术家胡安·克鲁兹所作的壁画。在这幅画中,克鲁兹将契诃夫三部剧作的舞台指示拼贴在一起。壁画的名字虽看似简单——“舞台指示”,画作却蕴含着跨国的深意,也概括了此刻欲求探索的英国文学与俄国文学的相遇命题。不妨怀想一番,俄国剧作家经由一位西裔英国艺术家诠释,这位艺术家的作品又挂在了俄罗斯的英国大使馆中,而在这部作品中,他又沿袭了契诃夫式的创作方法,从文本中提取文字,又将其转化为图像,如此便将这位俄罗斯巨匠的作品重新改造,在模板上印制了从《塔蒂阿娜·拉皮娜》、《海鸥》及《婚礼》中选取的舞台指示短片段,将它们挂在了大使馆的墙上。[1]

在俄罗斯首都,这种互补的文化代码将英国外交与契诃夫的悲喜剧相关联。但与此同时,这些代码其实象征着两种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更加深远的交流。伍尔芙在她撰写的奇幻传记《奥兰多》中就已表达了这种交融:主人公身处十七世纪,在冰封的泰晤士河上爱上了萨沙,面前便是一座俄国的亭子。这两个瞬间凸显出两种看似截然相反的文化交汇在一起,却未曾表露出英国人与俄国人如何渴望理解彼此,怎样为此不懈努力,又如何在文学上的互相敬仰。伍尔芙曾学习俄语,陀思妥耶夫斯基曾游历伦敦,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抽的是俄国香烟,屠格涅夫曾与亨利·詹姆斯在伦敦共进佳肴。马克思于年来到英国,而H·G·威尔斯于年第一次奔赴圣彼得堡拜访高尔基。

小说家、批评家,《牛津英国诗选》()的编辑,亚瑟·奎勒·库奇,在年二月曾就俄国作家对于英国作家的吸引力做出概括: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及普遍的俄国小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