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5年,美国防长再次访问蒙古国。就在一周前,蒙古总统巴特图勒嘎访问华盛顿面见特朗普,两国关系也提升为战略伙伴。美国防长埃斯珀此访颇有“趁热打铁”的意味。在与蒙古防长会谈时,埃斯珀声称“很荣幸来到这里,彼此都有机会进一步强化双边关系。”
蒙方赠送埃斯珀一匹7岁的马,埃斯珀用著名的“马歇尔”来为其命名。而在7月31日,蒙方还赠送给特朗普小儿子巴伦一匹马,特朗普将其命名为“胜利”。这恐怕是特朗普当前心境的写照。他希望能够解决最为头疼的问题,可事情并未向着他所希望的方向发展,现在已经很难在短时间内收场。
而埃斯珀之所以选择“马歇尔”这个名字,恐怕一方面是向这位战功赫赫的五星上将致敬,另一方面则有借鉴“马歇尔计划”的意味。“马歇尔计划”本质上是利用美国生产过剩的物资来扶助满目疮痍的欧洲国家,在帮助其重振经济的同时也确立了美国的霸主地位。埃斯珀似乎产生了把蒙古纳入美国盟邦体系的想法,与蒙古的“第三邻国”战略不谋而合。
这匹马肯定不知道马歇尔,也未必如埃斯珀所说的那样“很开心”、“很喜欢这个名字”。蒙古国就如同这匹马,即使加入了美国的战队,也不会拥有什么地位,最大的可能就是炮灰。要知道,蒙古国并不是美国防长传统的访问地点,埃斯珀在第一出访行程里就纳入蒙古,显然醉翁之意不在酒。
五角大楼如今聚焦中俄合作,夹在中俄之间的蒙古显然已经成了美国的战略重点之一。为了防止稀土供应被切断,特朗普给予蒙古总统巴特图勒嘎一种礼遇,而以蒙古国的贫弱,无疑配不上这种优待。蒙古拥有万吨稀土储量,占全球储量的16.8%,位居世界第二。
美蒙合作最大的障碍无疑就是蒙古国特殊的地缘位置。尽管蒙古国非常希望与西方建立特殊的亲密关系,但其先天劣势十分醒目。蒙古国对西方剃头挑子一头热已经很久,可与外界交流的通道却掌握在2个大国手里,西方有这个心,没这个力。而现在情况不一样,虽然蒙古国这张“废牌”未必能起什么太大作用,但牵制作用还是有一些的。
与美国人在蒙古的活动相比,日本最近在东南亚和南太平洋岛屿国家的巡访显得更有意义。尤其是后半段形成,日本外务大臣河野太郎相继访问斐济、帕劳、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群岛,这也是日本外务大臣时隔32年以来首次一次访问这么多南太平洋岛屿国家。
日本方面可不是像美国人那样只为刷刷存在感,而是有着清晰的目标——与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手加强这一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海洋安全,将南太平洋岛屿国家都纳入“印太战略”。很明显,日本要确保海上交通线掌握在西方集团手里。譬如在8月6日,河野太郎就与帕劳总统雷门格绍就海上警卫合作达成一致。
长期以来,日本对这一地区都比较忽视。但最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出于对大国影响力不断投射到南太的忧虑,开始加强对这些岛屿国家的投入。日本也不能落后,尽管行动稍晚,但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东京方面在年5月决定深化与南太岛屿国家的关系,出台了相关文件,提出为当地建设机场、港口、通信等设施。
南太岛屿国家以往并不受美澳日新等国的重视,只是他们纷纷搭上大国崛起的便车之后,才得到发达国家的正眼相待。西方的“关切”,更凸显世态炎凉。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不久前刚刚会见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群岛和帕劳的首脑,还是老一套,抹黑完东方大国就要这些小国站队。蓬佩奥还要求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团结一致”。
说白了,就是美国人在前面慷慨激昂、唾液四溅地瞎白话,然后把日澳等国牵过来付账。澳大利亚很听话,其首脑莫里森刚坐稳位置不久,第一次出访就来到所罗门群岛。一向自诩“最忠诚”的日本也不能落后,不能让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抢走了主力位置,外相河野太郎马上赶着过来“撒币”。
美日现在似乎形成了某种分工,从2个方向出击,美国抄后院,日本扫前庭。美国负责点菜,日本负责掏钱。日本一方面希望缓和关系,另一方面又跟着美国的指挥棒去当逐兔黄犬。这场“外交战”是为了配合特朗普的极限施压,早在意料之中,也不会产生什么效果,但日本的所作所为再次证明,奴就是奴,自己做不了主。
海外探客
原创不易,谢谢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