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尼亚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2581328年蒙古人统治下的伊拉克 [复制链接]

1#

引言

古代蒙古人围攻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总共持续了13天,从年1月29至年2月10日,伊儿汗国的蒙古部队,围攻并洗劫了当时阿拔斯·哈里发的首都巴格达。蒙古人军队由蒙哥汗的兄弟孛儿只斤·旭烈兀指挥;尽管当地人没有为入侵做好充分的备战准备,但哈里发认为巴格达不能沦陷,因此拒绝投降。旭烈兀随后围攻了这座古老的城市,该城市在13天后投降。

现在回想起来,阿拔斯朝的统治者居然想抵抗蒙古人的征服,真是愚蠢到了极点。到13世纪末的时候,从中亚草原出发的大军已经轻而易举地扫荡了整个亚洲大陆,摧毁了无数帝国和国,其中包括中国、波斯、俄罗斯和东欧。年,历史上最庞大帝国的缔造者成吉思汗成功地将阿尔泰山以东的主要突厥和蒙古游牧部落统一起来,使之臣服于自己。为了保持这种统一,成吉思汗毕生以征服为业,年他去世之后,征服大业依然由其后人来延续。除了个人的强健勇猛、团结一致以及高度的机动性之外,蒙古人获得成功的原因还在于他们让人普遍感受到的残忍和恐怖。伴随他们到来的是毁灭与,由之产生的恐惧感便散播开来,加速了新的被征服土地的屈服。被征服的城市要么选择投降和纳贡,要么任其男性居民被殆尽,妇女和儿童被掳去为奴。比如,成吉思汗对穆斯林土地发起的第一次战争,就因为对波斯东部的重要城市木鹿所进行的可怕杀戮而为人所瞩目。当时的记载声称,在杀尽了该城的全部人口后,猫和狗也不能幸免。巴尔赫、赫拉特以及内沙布尔等城市也遭此厄运。在蒙古人看来,这些城市对他们游牧的生活方式来说,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更糟糕的是,蒙古人是萨满教徒,他们毫不敬畏伊斯兰教的信条。蒙古人的征服开启了一个动荡的时代,部落势力的优势地位以及外敌的不断入侵,痛苦地考验着伊拉克众多族群之间的关系。

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哥成为蒙古大汗,年,他派遣兄弟旭烈兀率领一支7万人的大军去征服中东的伊斯兰之地。蒙古大军尚在波斯攻打伊斯玛仪派仍在抵抗的要塞之时,旭烈兀就送话给阿拔斯朝的哈里发穆斯台绥木,命令其投降。穆斯台绥木拒不投降,他威吓蒙古人说,整个伊斯兰世界对蒙古人的怒气会保证他不会受到任何危害。这种空洞的威吓并不能阻止旭烈兀于年进入伊拉克,年1月11日,蒙古大军已完全包围巴格达。显然,在蒙古人拥有中国大炮这个优势下,这座城市不能抵抗多久。多次求和无效后,为了避免灾难,哈里发决定在最后时刻铤而走险。他在巴格达公显贵的陪同下,亲自去觐见旭烈兀。2月10日,虔信者的领袖、阿拔斯朝第37任哈里发、先知穆罕默德的继承人,浑身颤抖地站立在不为所动的异教大汗面前。他乞求旭烈兀不要伤害百姓,以此作为投降的条件。然而一切都为时已晚。在一个相关的说法中,哈里发与他所有的黄金被锁在一起,直至饿死。不管哈里发是怎样被处死的,蒙古人随后很快就进入巴格达。和破坏没有间断地持续了一个多星期,关于巴格达的屠城有许多描述,其中一些是以目击为基础的,伊本阿西尔的记述最为著名:多年以来我一直在报道这一事件。我发现,详细描述它让我感到恐惧和厌恶,因此犹豫再三。可是,谁又会觉得描述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的毁灭是一件容易的事呢?……哦,要是我的母亲没有生下我,要是我在之前就已经死去,或者要是我已经遗忘了,那该多好啊!……我的报道包括了这么一个故事……类似的巨大灾难此前从未发生过,它足以震惊整个世界,当然,首先为之感到震惊的还是穆斯林们。如果有人说,自伟大的真主创造人类以来,我们的世界还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那他讲的是实话……就是从现在起,直至世界末日……我们的世界也不可能再经历类似的事情。共计有10万多人被,城里的大多数房屋也被大火和抢劫毁坏。

许多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知识与文化活力的宏伟建筑也被彻底焚毁,如哈里发大清真寺、什叶派位于卡吉姆清真寺的圣陵。尼扎姆大学和穆斯塔绥尔大学也遭到严重破坏,学校的图书馆被毁,据说许多无价的图书被扔进了底格里斯河。不过,降临到百姓身上的灾难却是最可怕的。那些从中幸存下来的人还将面对强暴和奴役。有人如此描述了当时的场景:……他们在城市里横冲直撞,像饥饿的老鹰攻击鸽子,又像凶残的饿狼攻击羊群,无拘无束,不知羞耻,他们一边杀人放火,一边散播着恐惧……超乎人们的想象,死者的鲜血漂浮在河面上,使河水的颜色很像尼罗河……他们四处劫掠,将巴格达后宫的财宝一扫而空……人人皆能听见屋顶上和大门口传来的功哭之声……那些躲在后宫帷幕后面的人……被拖拽着穿过大街和小巷,她们中的每个人都成了鞋輕恶魔手中的玩物,朗朗乾坤也为这些贞洁之人变得暗淡无光。 

我们可以有把握地说,尽管许多基督徒由于旭烈兀的妻子是基督徒而被赦免,但全体巴格达百姓所遭受到的痛苦却是巨大的。后来的逊尼派作家毫不怀疑,这是因为哈里发的什叶派宰相伊本阿尔卡米背信弃义地去帮助蒙古人所致。不管什叶派的显贵们采取了何种行为,对于最终的结果都不会有什么改变。旭烈兀手下既有逊尼派谋士,又有什叶派间,伊拉克的宣传机构无法不让自己利用蒙古人的可怕征服这一意象,来激发人民的情绪。这一点丝毫不会让人感到奇怪。今天,在展现这个国家所遭受到的普遍的破坏和法律沦丧时,伊拉克的各家媒体还是会经常把这种情况与蒙古人入侵后的情况作比较。蒙古人统治的另一个重要后果是,它加深了伊拉克与埃及和叙利亚的分离。伊拉克与波斯的联系密切,与东地中海国家的关系疏远,很早即已有之。但是,蒙古人对埃及和叙利亚统治者的长期仇恨,以及之后所发生的蒙古人与后者的战争,更扩大了这种。最后,蒙古人的统治有效地削弱了官方认可的正统派或信奉的逊尼派穆斯林的优势地位,为什叶派思想和各种各样流行的伊斯兰神秘主义倾向的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

伊儿汗国的统治,在接下来的三个世纪里,伊拉克的历史呈现出一派混乱景象:中央权力的衰弱、国家的、朝的频繁更迭和外敌的不断入侵。庞大的蒙古帝国也成几块享有自治权的领地,这些领地逐渐获得了完全的独立。旭烈兀及其后代所统治的领地被称作伊尔汗国,包括波斯、阿塞拜疆和伊拉克。大不里士后来成为伊尔汗国的都城,巴格达却下降为省区的中心。而伊拉克的北部,则由摩苏尔统治。伊拉克的日常行政由总督来管理,最终的决定权却掌握在蒙古军事首领手中,他们的军队驻扎在汗国的重要城市里。蒙古入侵结束后,阿塔蔑力克志费尼担任巴格达总督,治理巴格达有二十余年,巴格达在此期间出现了一些恢复的迹象。

一些建筑得到修缮,不少学者也重返巴格达,商业开始复苏,一项还不算苛刻的税收制度也开始实施。但尽管如此,整体的景象依然是衰败的,这一直持续到16世纪。为了榨取农民,岀身游牧部落的新的统治阶级渴望将大批农田转变为牧场,全然不顾农民长期以来所遭受的损失。税收,尤其是农村的税收急剧上涨。在提高旧有的土地税和人头税之外,伊尔汗国的统治者还实行一系列的商业税和特殊税,通常在一年之内提前征收数次。税收的负担并不是平均分配的。在一些地区,农民要上缴他们收成的66%,通常还是以实物税的形式。但在城市里,税收的负担则要小得多。

最严重的是沟渠灌溉系统的崩溃,它导致良田面积的大幅度下降。经济上的这种恶化形势,再伴以冷酷的盘剥和对农民周期性的杀戮,肯定会影响人口的状况。尽管人口的下降在蒙古人入侵之前很久就已经开始,但普遍的下降和不稳定则是随着这一过程而加剧的。除了上面已经提及的农业中的严酷压榨和有损农民的情况外,营养不良、传染病以及人口的外逃等,共同导致了大范围的人口下降。据估计,包括巴格达在内的伊拉克中部迪亚拉省的人口,从年的40万降至蒙古入侵后的6万人。受早期伊尔汗国庇护的志费尼目睹此景,也禁不住哀叹道:……每个城市和每个村庄都被洗劫和屠戮过多次,它们遭受如此混乱的状况已有经年,所以,即便一代人之后的复苏时期人口有所增长,但仍没有达到此前的十分之一。

尽管巴格达仍在努力留住它在经济和文化上的部分光辉,但其规模和重要性已经落在伊尔汗国的新都城和阿塞拜疆国际贸易的中心大不里士后面了。商业路线向东的进一步转移,使巴格达和巴士拉损失尤其严重。在蒙古人统治之前,经过波斯湾和巴士拉的巴格达一地中海一印度贸易获利甚丰。但在伊尔汗国及其后继者统治期间,这条商路逐渐被穿越波斯的霍尔木兹到大不里士的商路所取代。不仅如此,伊尔汗国与埃及、叙利亚苏丹国之间频仍的战乱,中断了伊拉克与地中海很早就已建立起来的商业联系。虽然伊拉克并入蒙古帝国巨大的疆域之内无疑加强了它与波斯和中亚的贸易联系,但这并不能弥补它与印度和地中海贸易的衰落。更糟糕的是,和管理不善使这个国家在年彻底破产。其结果是,从中国传来的被称作“钞的纸币得以使用,替代了日渐稀有的金属货币。但公众却完全不接受这种让人感到陌生的新纸币。为了不引起巴格达的混乱和免致整个贸易停顿,人们不得不在短时间内放弃了纸币体系。卡兹维尼所引述的国家税收数字可以很好地总结这一时期经济的普遍衰退。税款尽管很高,但国家的税收却从哈里发纳绥尔统治期间(—年)的万第纳尔,降至年的万第纳尔。蒙古人的统治给伊拉克的教派关系带来了重要影响。在过去40多年的时间里,伊尔汗国的大多数百姓都信奉萨满教,似乎只有聂斯托利派才从穆斯林权力的倒台中获益。基督徒的人头税取消了,新的教堂也建立起来,一些基督徒作为伊尔汗国的大使,出访欧洲国家,由于他们的权力在穆斯林之上,因此不再会被排斥在高官的位置之外。

例如,在埃尔比勒,一位名叫塔吉丁穆克塔斯的基督徒被任命为这里的总督,当地百姓也因此目睹了一段增长和繁荣时期。一些居住在高原的基督徒被招募进辅助部队中,以帮助蒙古人控制杰济拉地区的山地居民。到这个世纪末,随着伊尔汗国逐渐采纳了伊斯兰教,基督徒早年所获得的这些好处便开始经常性地遭到暴力剥夺。年,蒙古人摧毁了三座教堂,年,在暴民的攻击下,埃尔比勒的整个基督徒社区最终被铲除。巴格达发生了同样的情况,暴民的攻击使这里繁荣的迹象消失了。犹太人也从人头税的取消中受益,年,一位来自摩苏尔的被称作赛尔德道莱(即“国家的好运”之意)的犹太人,被任命为国家的财政大臣。

赛尔德道莱利用国家的庇护,安排他的两个兄弟分别当上了巴格达和摩苏尔的总督,其他一些亲戚也在伊拉克被委以高位。在为伊尔汗国效力期间,他的工作还是很称职的,平衡了国豪的收支,也增加了税收。尽管如此,他的傲慢自大还是招来了敌人,等他的保护人年去世后,他也就被他的敌人处死。赛尔德道莱之死,引发了对巴格达、摩苏尔和其他城市犹太人的大规模攻击。年,伊尔汗国合赞汗皈依伊斯兰教,标志着非穆斯林悲惨日子的到来。他恢复了人头税,下令捣毁许多教堂和神庙,为犹太人和基督徒制定了单独的着装规则.对暴民袭击犹太人和基督徒的暴力事件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奈之下,许多人都改信了伊斯兰教,但基督徒却按照惯例逃到了农村,城市里基督徒的数量开始减少,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犹太人由于更习惯这种定期的迫害狂潮,他们因此能够从这场风暴中存活下来,他们在大多数伊拉克城市中,依然能保持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20世纪中叶仍是如此。

什叶派同样从逊尼派穆斯林的垮台中获益。什叶派对伊尔汗国的宫廷,以及当时什叶派的学术中心西拉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在蒙古人入侵期间,什叶派从这场劫掠中得到赦免,这使它能够迅速渗透到其他城市中去。尽管合赞汗皈依的是伊斯兰教逊尼派,但他对什叶派依然高度赞赏,这从他经常拜谒纳杰夫和的什叶派圣地中可以看出。年,合赞汗的继任者完者都竟然皈依了什叶派,并将之定为伊尔汗国的国教,直到年他去世时为止。总的说来,过去几个世纪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紧张、有时也经常充满暴力的关系,在伊尔汗国期间得到大大改善。整个伊斯兰教在蒙古人统治初期所面临的威胁,反而将它的两大支派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一点在学者中可以看到,比如针锋相对的争论性著作的数量下降了,学者在辩论时也采用一种更为尊重的语气。更重要的是,两个教派之间开始大量借用对方的思想。在逊尼派中间,一些人强调了阿里以及先知家族的道德作用,他们虽不接受天启的观念,但认同阿里的地位要高于前三任哈里发。逊尼派的神秘主义,也深受什叶派的影响,比如就很重视阿里的深奥学识,甚至接受了什叶派的一些实践。对什叶派来说,逊尼派最重要的影响就是,逊尼派学者支配下的伊斯兰神秘主义逐渐进入到什叶派的信仰之中。

蒙古人之皈依伊斯兰教,虽然说不上是一件让人感到十分吃惊的事,但也是他们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变。与他们在中国的亲族一样,伊尔汗国的蒙古人起初并不打算接受他们所统治的高度发展的社会的文化与习俗。同化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合赞汗年皈依伊斯兰教是一个重要时刻。起初,蒙古人倾向于接受对学派产生影响的神秘主义。但合赞汗的皈依是创建一个权力更加集中的国家的努力的一部分,在这样的国家中,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疏远关系会得到改善,经济的生产能力也会得到提高,税收也会相应增加。在宰相拉施德丁的指导下,伊尔汗国进行了广泛的改革,最主要的是税收法规的制定。其他的改革还有挖掘沟渠,增强旅行商人的安全保障,统一度量衡,重开瓦西特、西拉和巴士拉的铸币厂,制定一套基于的更有效的司法体系,以及集中并控制食邑的封赐等。这些改革措施的制定有着很大影响,但因为国家并不能全面实施它们,故而只获得了有限的成功。事实上,年合赞汗去世后,国家便陷入派系之争当中,首当其冲的便是丘拜尼与贾拉伊尔两大部落的争斗。

年,伊尔汗国的第九任君主不赛因恢复了对国家的有效控制,中央集权的迹象得到部分恢复,但由于他年死后无嗣,这就使国家的内斗更为剧烈,帝国也逐渐了。最后,应当一提的是,伊尔汗国接受了波斯的文化,成为各种艺术热心的资助者。伊尔汗国时期,中国和中亚的情趣以及装饰艺术被引入中东,改变了这里既存的建筑传统,并使书籍的插画艺术获得新生。这一时期,许多圣陵都具有明显的中亚设计风格,如祖勒卡法尔清真寺的大圆顶(建于年)和苏哈拉瓦迪清真寺(建于年)就与在蒙古发现的佛塔结构相似。

结语

历史上最庞大帝国的缔造者成吉思汗将阿尔泰山以东的主要突厥和蒙古游牧部落统一起来。巴格达的陷落,蒙古人的内斗到年达到顶峰,此后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哥成为蒙古大汗。伊拉克人民同时还不得不与逐渐加强的封建行为和漫长的社会动荡作斗争,它们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之上,并促成了政治,阻碍了商业和长期投资的发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